作為國內電子垃圾處理的龍頭企業,格林美(12.92,0.00,0.00%)有兩個基地入選了國家第一批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基金補貼名單。記者近日走訪了公司的荊門基地,工人正“三班倒”地滿負荷生產,據公司介紹,由于補貼基金徹底厘清了產業鏈關系,目前原材料已不是問題,預計今年拆解量有望翻番,達到260多萬臺。
此外,公司的優勢在鎳粉和鈷粉的加工技術,公司稱,這種金屬粉末的加工技術門檻相當高,也是未來3D打印材料的關鍵制備技術。
今年滿負荷生產
格林美主營本為鈷、鎳等稀有金屬的提取和深加工,此前公司原料來源主要為工業廢料和舊電池,目前已擴大到電視機、洗衣機、冰箱等多種電器,產出品也增加了銅、鎢、白銀和黃金等,同時對拆解的廢舊塑料進行加工生產塑木型材。
在荊門基地,記者實地參觀了公司的倉庫及各條生產線,見證了一臺電視機被完全分離成塑料、鐵、鋁、銅的全過程,富含鎳和鎢的電子槍以及含稀土的熒光粉也被單獨回收。一名現場工人告訴記者,今年以來一直在滿負荷生產,比較忙,每月工資也可以達到3000多元。據了解,在湖北荊門這個地級市,3000元的月薪很有競爭力。
公司現場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目前電視機拆接生產線每天的拆解量在3000臺左右,每月接近10萬臺,“因為每臺都會有國家補助,拆解要做到絕對的規范。”該負責人介紹,如果全部放開產能,每天拆個5000臺都沒有問題,但出于規范化考慮,公司一直有意放慢節奏,工人提議的按臺計酬也被拒絕。據公司介紹,格林美江西基地的日拆解量要略高于荊門基地。
拆解量大增的一個背景是國家穩定的補貼。根據《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對處理企業的基金補貼標準為:電視機每臺85元,電冰箱每臺80元,洗衣機35元,房間空調器35元,微型計算機85元。在這個補貼基礎上,公司的拆解業務在為下游提供原材料的同時,還略有了一點利潤。
前述公司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一臺電視機為例,目前公司的收購價在60—65元,加上運輸和拆解成本,也就在80—85元。“從回收到拆完,補貼基金基本可以承擔這個成本,相當于我們免費拿到了原材料,以后的部分就是利潤。”
深加工讓公司多賺
賺多賺少就看后續深加工的本事。“譬如塑料,如果單獨賣廢塑料,大約3000元錢一噸,但加工成塑木型材,就可以賣到6000多元一噸,效益就體現出來了。”公司的優勢在鎳粉和鈷粉的加工技術,其中鎳粉是目前國內唯一的生產廠家,目前大部分產品銷售給了力拓。據公司介紹,這種金屬粉末的加工技術門檻相當高,也是未來3D打印材料的關鍵制備技術。
另外,2012年年底公司從線路板中提取稀貴金屬的生產線正式投產,開始從電路板中提取金、銀。這是國內目前唯一的一條線路板回收生產線,設計產能為年回收黃金2噸,白銀18噸。據券商研究員介紹,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現在電路板的含金量已越來越高,部分手機電路板的黃金含量已經高達千分之三,但由于電路板的數量畢竟有限,而回收生產線的投資成本又相當高,有一定的壟斷屬性。
在建好這些生產線之后,公司目前正大手筆布局廢舊家電的回收基地。“我們的核心戰略,就是稀有、稀貴、稀土和稀散金屬的提取以及深加工,各個地方建設基地都是為了回收原材料,最終形成一種梯級開發的模式。”據介紹,目前公司已經投產的江西基地和河南基地,都是在進行初步回收之后將最后的精華部分運到湖北荊門,提取金、銀、鎳、鈷等核心產品。
“公司目前的盈利模式已經非常成熟,一是家電回收拆解這塊非常穩定,為公司提供了充足的免費的原材料,在目前有色金屬價格低迷的情況下,仍能保證公司的盈利,一旦有色價格有所反彈,由于公司的成本更加容易控制,公司的業績彈性要比傳統礦山更高。”有分析師如此表示。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