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于虛擬經濟是否搞亂了實體經濟產生了一些爭議。我認為,中國制造業通過互聯網+,以及其他金融手段的支持來進一步發展,是大勢所趨,不能講把它搞亂了。制造業不能完全封閉地自我發展,主要是看,如何使制造業能有序地在新技術的支撐下,在新商業模式和新商業形態下得到更加健康的發展。所以,搞亂不搞亂本身在于制造業是否有定力,也在于搞實體經濟的人能否有一種非常真誠的態度來幫助中國制造業的發展。我始終堅持一條,制造業是中國發展的基礎,是中國經濟的根,沒有這個基礎沒有這個根,中國經濟走不遠。因此,搞虛擬經濟的人也應該有這樣的歷史責任感,來推動中國實體經濟的發展。
奧巴馬幾年前提出重整美國制造業時,說了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要使美國經濟建立在巖石上,而不是建立在沙灘上。曹德旺先生最近表示,美國的人力成本雖然高,但在其他方面的成本很低,這些年來發展新能源使美國能源價格大幅度下降。而且作為一個老牌制造業大國,美國的配套能力、物流水平、先進科技都很好,所以,我覺得美國發展制造業很有希望。2007年、2008年美國引發的金融危機把全球搞亂了?,F在特朗普提出讓美國制造業回歸。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美國重建制造業是非常好的事。
縱觀國際局勢,美國新一屆政府即將上臺。在全球政治經濟風云空前變化的復雜年代,的確給全球帶來很大不確定性。以我個人的觀察和經驗,中美關系特別是中美經貿關系雖然會有一些困難和波折,但總的來講,會繼續平穩健康的發展。
有些人認為,目前中美經貿關系從某種意義上講形勢是嚴峻的。但是,凡是參與過過去20年來中美經貿關系的人都會感覺到,目前的形勢無論怎么嚴峻,與當年的嚴峻程度無法比擬。舉個例子,1998年中美兩國就中國的銀行業開放進行了談判,當時中國最大的四家商業銀行總資產加起來還不如美國一個花旗銀行,但經過艱苦的談判,中方咬緊牙關頂住了壓力,美方也給予了理解、釋放了善意。最終,中美就銀行業的開放達成了協議,如果說在當年中美兩國經貿實力如此懸殊的情況下,兩國通過理解和溝通還可以達成協議,那么今天中國的經濟實力和美國的差距已經大大縮小,中美之間就經貿問題達成協議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任何國與國之間的經貿談判和經貿關系,最壞的結果就是兩敗俱傷。中美兩國的經貿關系相互交織已如此之深,一年5600億美元的貿易額,存量達1600億美元的投資,一旦中美經貿關系遭受破壞,對雙方的傷害都是沉重的。這就是為什么我們一直盡最大努力來避免這種結果的產生,因為最終傷害的是人民——中國人民和美國人民。我想特別強調,一旦出現最壞的情況,雙方都會遭受傷害,但中國有一套特殊的政治和經濟體制,我們承受傷害和修復傷害的能力會遠遠超過美國。
中美關系在新一屆政府中也可能出現一些令人驚喜的亮點,比如中美能不能在包括亞投行在內的“一帶一路”建設中尋找合作機會?能不能在美國重整基礎設施和制造業的進程中尋找合作機會?實際上一批中國優秀企業家已經在美國進行非常龐大的制造業工程。這是中美建立更加緊密互動關系非常重要的環節。中美在這方面可以進行很好的合作。正如我一直以來的觀點,應對國際環境不確定性最好的辦法,就是確保中國國內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確定性。(本文作者為國家外經貿部原副部長 ,本文根據龍永圖在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志社主辦的“2017第三屆海歸中國夢年度盛典”上的演講及采訪整理)